书画赝品何其多?
年末岁尾,又是礼尚往来、相互走动的频繁时期,而以著名书画家的书画作品为礼物沟通人际和情感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时尚。但这些用于交际的书画是否真的出于书画家之手?还是专门有人临摹大家之作以次充好?抑或书画家和书画商之间有着某种利益上的联系?为什么在相关职能部门严防狠打之下书画赝品还是屡禁不止?记者专门走访了西安数十家成规模的书画市场,同时拜访了相关的专家学者,还有秉承正义的“圈里人”。
市场需求和人为需要为书画赝品提供温床
近两年,西安书画市场异常活跃,一幅四尺的新生代画家作品往往会拍出上万元的高价。如果是大家名作在市场上动辄几万元,在拍卖场合上更能拍出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天价。资料统计,现在我省的书画家有一定影响力的也有几百人。基于此,或置于门庭充当脸面、或用于人际赠送、或附庸风雅的、或在市场上倒手捞钱的。如此大的市场需求和人为需要既给书画赝品提供了市场空间,也为其炒作市场哄抬价格提供了温床。
“艺术品作伪古已有之,并不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我省国画家商文彬对记者说:“特别是在现今文化职能部门、媒体和社会打击越烈的情况下反而越厉,说明市场对赝品的需求是大量的、有利可图。而这里面更多的是人际的需要,自己都不会要赝品。生意场上、仕途之路相互求助帮忙都需要一点‘意思’,在权钱交易不好作为的情况下,赠送几幅大家名作成为了比较好的选择。”送书画有时往往真迹价高得可怕,可还要送,那只好弄几幅赝品以次充好。再加之好多接受字画的“人”也是外行,识“货”者寡,好多赝品也就有了无限广阔的市场。
书画炒手控制书画市场搅乱价值体系
只涨不落的书画市场近年来受到了民间资金的热捧,开始冲破学术壁垒走向市场和大众,因此外行人跃跃欲试,内行人频频出现在诸多拍卖现场。来凑这个热闹的,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从中牟取非法暴利,他们是书画炒手。
有一位李姓先生曾经就做过炒手,和外省的书画商联合起来制造、宣传和销售书画赝品。李先生说,要想将书画价格炒上去,除了书画家本身的名气和实力外,书画商的运作也不可小视。但要有前提,赝品只能卖给外行人或是成心就想买赝品的。书画商之间将各自代理的书画家的书画炒到一定的价位,在全国基本上都一致,寻找“高仿”大量临摹造假,然后大批量在省内或向省外销售,经二级、三级书画商之手,价格肯定不会低。而外行人也往往信赖价格,有需求也有货源,赝品可以源源不断地充斥市场。
我省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因自己的书画被人炒作、造假,发起过一场“打假运动”。曾动用了公安、并悉心地将自己的书画委托一最知底朋友专卖———谓之为“贾平凹书画屋”。但令贾平凹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朋友将真品收藏,大量造假贩卖赝品。一气之下,该作家亲自砸了授予该朋友的专卖牌匾,在媒体声明此事件,并写下《朋友》一文说明“朋友”恰是造假的元凶。
圈里“高仿”人士为名为利成为赝品始作俑者
用书画界的话讲,把临摹大家名作十分逼真的人称之为“高仿”。这类人在我省乃至全国的书画界大量存在。这里面有不成气候的“书画家”,也有著名书画家的亲友和学生等等。一个书画家就算一生只忙于书画又能创作出多少满意的佳作?市场上大量的书画名作离不开“高仿”们的“功劳”。
商文彬指出,在我省有位书画界“鬼才”,圈里人称之为“陕西第一高仿”。他专门临摹大家之作,如方济众、傅抱石等的山水画,临摹之作甚至超过真品,曾拍卖过几十万元的高价。除了圈里人临摹之外,也有书画家的亲友和学生大量制造赝品,这里面有的是书画家本人应允的。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我省书画评论家梁宝仓说,临摹人群很复杂,目的也各不相同。试想,我省书画名家有的做艺术之外的事情,有的身体状况不好,怎么能不断地创作那么多的作品?
张先生(某校国画系毕业生,主工山水)告诉记者,1998年从学校毕业后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个画廊,也正是这个时候,认识了许多画家和拍卖公司的负责人。当时的生意还是挺不错的,一方面画廊的数量不多,另一方面西安的书画市场好,大家都愿意来买画。头一两年里,我们几个人都有十万元左右的分红。近些年画廊多了,竞争的激烈让生意急速下滑,也正是这个时候开始仿制名家的画。
书画鉴定体系不完善造成赝品不易辨认
“谈及书画赝品,大家往往容易忽略一个方面,就是书画的鉴定。”梁宝仓说:“现在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少数几个大城市有专业的艺术品鉴定机构,有一套完善的鉴定体系。在西安,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画鉴定机构。这就使得消费者要想辨认真伪,就必须要找到书画家本人。但有的书画家由于某种原因指定人代笔,要么考虑让人家也有碗饭吃,往往也就默认了”。
可以说,书画赝品自古到今充斥着艺术品市场,有着很复杂的原因。市场需求、交际需要、“高仿”临摹、炒手运作、鉴定缺失等等是一根链条上相互关联的螺母,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杜绝书画赝品,就必须唤起人的纯净,因为赝品说到底是因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