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oyue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第一画廊 | 高价作品 | 名家作品 | 获奖作品 | 历届大赛作品 | 文艺名家 | 个人作品 | 画廊专卖 | 收藏夹
信息资讯 | 国内动态 | 国际动态 | 大赛信息 | 名人资讯 | 文博展览 | 艺界名家 | 鉴赏知识 | 收藏知识 | 网上课堂 | 拍卖行情 | 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书画信息 >> 书画信息 >> 国内动态 >> 艺术资讯 >> 正文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本站会员
  书画摹古造假法之 “绝对克隆”型成品辨识         ★★★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136    更新时间:2008-05-19    文章录入:admin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书画摹古造假法之 “绝对克隆”型成品辨识

 

图一


  
图二


  在谈及书画“摹古”造假法形成原因时我曾说过,有些名家有“崇古”癖好,他们把摹仿前辈某名家某技法或某具体作品“像”的程度视作是自己艺术创作能力“高”的体现,而(同时期)社会上也有“持同样观点”的鉴藏人专门热衷于收藏这类型作品。所以,从古到今,一方面市面上客观存在有这么一种类型名家作品,另一方面作伪者就专门“绝对克隆”这种类型书画。

  具体说,作伪人会精心挑选“合适”的母本(原作或影印件皆可),然后不做任何变动地将其一五一十地复制出来。在古代书画名家中,远的如宋、元时期的就不说了,稍近期的如明代的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与清代大小“四王”等等画家。他们真正意义上的“摹古”真迹比较多,“绝对克隆”型伪成品也不少。而现代书画名家张大千、吴湖帆、陆俨少与陆抑非等,他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摹古”能手,故现在署他们名的作品,有的真有的假,确实给许多鉴藏人带来了辨别困惑。

  在此,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摹古”与“绝对克隆”本身是二种具有不同作伪理念的书画造假手法,且欺骗性都较强。如今它们作了“互补”式的融合,因此,必是“难”上加“难”于鉴定的书画伪制。此外,作伪人在选用母本时一定不会是随随便便的,而是会充分考虑到“隐蔽”因素,这样伪成品才不易被看穿或被怀疑。比如,母本原作被出版或收藏在海外的,伪成品就可能抛售在大陆;或反之,母本原作出版在大陆的,伪成品也许就抛售到海外。还有,所选取的母本原作若是在出版物中的,其出版多半是距作伪时比较久的。

  2002年秋季南方某拍卖行举办的拍品预展有图一这件署名“张大千”号称是“摹明代唐寅本”的画作。一眼望去,此画似乎从整体到局部都具有张大千“摹古”型手笔的特点,尤其是画作上部的二处(或说二种类型)字体及大小不一致的款字不仅“像”,而且字数还特别多,俨然较具“杀伤力”。不过我还是出于“职业习惯”专门针对此画去查阅了有关张大千作品的资料,结果终于将图一的母本图二给“请”了出来来“作证”。比较两图,我认为它们基本是“难分彼此”,只是图一画面的点、线、面笔势稍显生硬些,有些“做”的迹象,但这些若不是经“货与货”的对照是很难被“明确”的。目睹这一真一疑伪画作,我不能不叹服当今书画造假水平之“高超”、其手段之狡诈。

  客观说,辨识“摹古”造假法之“绝对克隆”型成品对我们挑战不小,只有鉴定者具备以下几项条件,把握才相对会大些:一是对传统书画的笔墨源流与代表性书画家及其经典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二是对书画作品中的笔墨与造型特点与质量有较敏锐的感知判断能力,能做到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三是对被鉴定当局名家的从艺生涯及各时期的创作特点(包括不同的作品类型)较为熟悉;四是平对在鉴藏活动中能博览群书(也指个人收集在手中的可用资料多),实战经验丰富,“鉴藏视野”开阔,与海内外鉴藏界交流较频繁。

 上一篇文章: 院会委联合发出通知:继续向震灾人民捐款
 下一篇文章: 荣宝斋“为了汶川”书画义卖募得377万 作品全部成交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技术文章  资源下载
经典素材  社区论坛
 2024“国际中国书画[215]
 2024年迎春祝词[
514]
 我八大团体和机构的[
914]
 李玉华艺术简历[
1282]
 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
2602]
 中国书法教师资格培[
1583]
 《中国书法教师资格[
1916]
 《中国书法教师资格[
1664]
 中华硬笔书法家协会[
2091]
 杨德英艺术简历[
2174]
 庆“五·一”联谊[7068]
 庆“五•一”[7265]
 山东省硬笔书法家[7253]
 协会胶东地区举办[7551]
 山东省硬笔书法家[9914]
 协会胶东地区书法[8020]
 胶东地区新春团拜[7967]
 协会胶东地区书法[8893]
 “迎国庆•翰[9525]
 协会胶东地区“五[8054]
没有相关文章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了解本站 | 版权申明 | 联系站长 | 广告联系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设计版本:中国书画信息 V2.0 完美版        页面执行时间:187.50毫秒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08  中国书画信息  
举办单位: 亚洲通讯社集团 中国国际文豪集团 山东文化艺术研究院 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 山东省书画艺术评审委员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鲁ICP备0503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