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养生
厅堂的墙面上,悬一幅中国画,乃修身养性是也,看一幅好画,风雅是表,悦目怡心是真,进而驱躁散虑,渐入平淡天真。
在通常的艺术品收藏活动中,人们习惯于将所收藏的艺术品,尤其是书画作品称作是“特健药”。也就是说,书画藏品是有益于养生、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帖良药,而且具有特别的功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特健药”的涵义呢?
从广义上说,由于传统的书画艺术,大多追求平淡天真的意境,或宁静致远,或淡泊明志,一般很少有强烈冲动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对于日常奔驰于名利场中的人们来说,不啻是一帖清凉散,一个超尘脱俗的“世外桃源”。工作之余,沉浸于此,足以安顿劳累疲悴的心灵,陶冶高尚风雅的情操。特别生活在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每一个人的工作压力都相当沉重,如果不能加以排遣、解脱,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相当不利的,甚至有可能导致精神的焦虑和抑郁。排遣、解脱的方式当然有多种多样,如旅游、逛商店、打保龄球、看戏、看电影、唱卡拉OK等等。而收藏、玩赏书画,无疑也是一种有效而且方便的方式,因为它不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可以反复地玩赏。
从狭义上说,则是因为它确实具有实际的疗效。
一个人生了病,通过玩赏书画作品,使病情得到缓解甚至痊愈的例子,古往今来,可以举出不少。例如宋代的秦观,于元礻右丁卯年夏为汝南郡学官时,得肠疾,卧舍中,他的朋友高某携王维《辋川图》来探病,对秦说:“阅此可以愈疾。”秦观便让他的两个儿子在床头展开画卷,阅于枕上,恍然如与王维一起入辋川,度华子冈……幅巾杖履,棋弈茗饮,赋诗自如,觉山光水色,绝迹天机,而忘其身之病匏于汝南,二三天内,一点感觉不到病痛的折磨,竟康复如初了。又如清代的王时敏,康熙庚戌年春得嗽疾,数日不愈,恰好他的学生王石谷画了一幅《秋山红树图》,拿来请老师指点。王时敏见此图虽仿王蒙,而用笔措意全以王维为宗,风骨高迈,精彩绝伦,一时爱不释手,饱玩终日,嗽疾竟不治而愈。这些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些离奇,其实完全合于科学的原理。我们知道,现代医学上有所谓“音乐治疗法”,也就是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疾病,播放相应的音乐给他听,对于疾病的治疗,有一般的手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功效。赏画疗疾,悦目赏心,与“音乐治疗法”应该正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