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oyue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第一画廊 | 高价作品 | 名家作品 | 获奖作品 | 历届大赛作品 | 文艺名家 | 个人作品 | 画廊专卖 | 收藏夹
信息资讯 | 国内动态 | 国际动态 | 大赛信息 | 名人资讯 | 文博展览 | 艺界名家 | 鉴赏知识 | 收藏知识 | 网上课堂 | 拍卖行情 | 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书画信息 >> 书画信息 >> 知识专栏 >> 鉴赏知识 >> 正文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本站会员
  印章的收藏和鉴赏         ★★★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983    更新时间:2009-06-03    文章录入:admin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印章的收藏和鉴赏


 

 一、印章材料的品种 
  印章材料(简称印材)就是雕刻印章所用的不同物质材料。在秦王朝前所用材料大都是金、银、铜、犀角、象牙等,但从出土的战国时代的官、私印来看,绝大多数是铜质,也有玉印、石印,但犀角和象牙印尚未见过。秦汉至南北朝印章仍使用在封泥上,最多见的也是铜印,间有玉、金、银、铁等。在封建时代不仅印名有等级区别,官印印材也有等级限制,其次序是金玉最贵,银次之,钢又次之。但对于私印印材却没有限制。 
  隋唐以后,印章是加盖在绢纸上的,不受封泥限制,印型也逐渐有所增大,印材以铜质为多见。宋代出现了瓷印,则又是一种新型的印材。这时私印印材的范围更广,有竹木,有金石,有玉,有银,有角,有牙。总之,在明以前的官印中铜质最多,私印印材较广,明以后的印材主要是花乳石。 
  花乳石的质地比金铜等金属较松软,易于上刀篆刻,因此用花乳石雕成的印章,其字迹大多给人一种从容不迫、一气呵成的感觉。而金属印章则不同,如铜印一般是先铸成型,然后才雕字,因而十分艰难。从价格上讲,花乳石产于山间田野,不似金、玉、角、牙那么昂贵。从印章的艺术欣赏角度而言,花乳石含有优美的天然花纹和不同的色泽,经过磨琢,其美观甚至远过金玉。鉴于以上三个原因,花乳石在明代一被发现就迅速传开,成为印章的通用材料。 
  花乳石是一个总名,因产地不同,各得其名。最著名的有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 
  1.青田石。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县城东南的山口、图书山、方山、岩垄、白、封门山等地都以产这种石而闻名,尤以方山产量最丰富。青田石一般夹杂在坚石之中,因而大块极少见,其纹理细腻温润,易于刻写,并能充分体现字体的书写风格和形态,颜色有黄、白、青、绿、黑等,而以冻石为最上乘。所谓"冻"是指石质细腻透明,冻石中又分好几等,而以灯光冻最为昂贵。 
  灯光冻:这种石头通体透明纯洁,用灯光一照还闪闪发光,耀人眼目,故称灯光冻,是青田石中的最上品,可谓石中之石。其色白中略显黄,纹理坚致细密,价比金玉。 
  黄色冻:颜色像蜜蜡,光洁可爱,稍次于灯光冻。 
  鱼脑冻:颜色青白如鱼脑,半透明如玉。 
  田白:纯白如玉。 
  墨田:纯黑色。 
  酱油冻:褐黄花,或深黄带灰色,又称牛角冻。 
  松皮冻(松花冻):带有红、黄、黑斑纹,和其他石比起来略显坚硬。 
  白果冻;浅黄色的底子呈现全绿色,纯净得如同煮熟的龙眼一般。 
  薄荷冻:绿色中稍含青灰色,质地匀润,又称梅根。 
  紫檀冻:紫色中略带微黄。 
  2.寿山石。寿山石产于福建侯官县寿山(今福建省福州市北30公里芙蓉峰下),寿山又名塔山。寿山的石质较青田石坚硬细致。寿山石中因质量和产区不同又有田坑、水坑、山坑之别。田坑是指产于山谷山湾的田野之中,为寿山石中的上品。水坑是指产于山溪山涧岩窦之处,次于田坑所产。山坑是指产于山中石间,是寿山石最早发现的地方。据史书记载,早在宋朝时,寿山石即被开采,不过那时并不是用来制造印章,而是被加工成各种石雕的小玩艺,十分流行畅销。后来由于开采量很大,毁坏了田地和道路,宋王朝遂下令禁止开采,此后数百年间也就无人问津。直至清康熙年间,福建人陈日浴在偶然中发现了寿山石可雕刻印章,而且成品优雅精美,于是入山开采,渐渐使寿山石印为天下所宝。现按寿山石的三坑,对寿山石作一介绍,以资鉴别与收藏。 
  (1)田坑。 
  田黄:亦称阗黄。有黄、白、红、黑四种颜色,其纹理就如同树心纹一样,越往里越密,表层的纹状带有类似蛤模皮一样的斑点,内层纹却似萝卜丝或橘瓤纹状。田黄又按它的天然色分为好几等,其中橘皮黄最贵,余下依次为金黄、桂花黄、熟粟黄、枇杷黄等。田黄石的上品比金玉要珍贵得多。 
  都灵坑:一作都丞坑,又作杜陵坑,清道光初年开始发掘,有黄、白、红三色,质地比因黄稍坚,有全透明的,也有半透明的,偶而杂有沙点和白点。如果是纯洁无疵的,则会隐隐现出萝卜纹来,其中以金黄为贵,次为桂花黄,最次为枇杷黄。 
  迷翠寮:产于都灵坑顶,质地细腻,透彻不及都灵。其中有纯洁而黄的类似田黄,也有黄色中带金点的: 
  (2)水坑。 
  鱼脑冻:又名白水晶,是水坑中的上品,其中又以坑头洞和水晶洞两处所产为贵。质地坚硬透明。色泽则以白如凝脂、黄如油酥者为贵。 
  天蓝冻:又称蔚蓝天,也产于坑头、水晶二洞。质地细腻,有棉花状花纹。其色纯净通灵,如雨过天青,是水坑中仅次于鱼脑冻的产品。 
  牛角冻:产于坑头洞,色如牛角,但比牛角显得通明而有灵气。有纹如犀角的,有颜色微黄的,以白色而显出萝卜纹的为上品,蓝白色的次之。 
  瓜瓤红:又名肉脂,产于坑头洞。其红处色泽鲜艳如三春桃花,白处则又纯洁如玉。 
  (3)山坑。 
  高山冻:产于高山洞等处。高山产石之多,种色之繁,为寿山诸坑之冠,颜色有红、黄、蓝、白。白色中,有纯白带红点的,似昌化之星星;有白而晶莹的,叫做高山晶。红色中,有叫美人红的,如薄纱笼玉体。 
  芙蓉冻:质地细腻圆润,鲜灵稍逊于白水晶,以藕尖白为贵,猪油白为次,雪白又次。也有淡黄色的,也有嫩青色的(被称为芙蓉青)。 
  奇良:半透明,有光泽,多为黄、白二色,从质地上看坚而易刻,黄色的光彩夺目,如阳光下成熟的橙子。 
  3.昌化石。主要产于浙江昌化县的康山玉石矿,有水坑和旱坑之别。水坑所产石质细腻,旱坑所产石质干燥坚顽,且含有比铁还硬的砂钉,镂刻十分不易,因此昌化石也就以水坑所产为贵。由于昌化石中多带红块,如同鸡血,故又称"鸡血石"。鉴别昌化石的优劣有两个标准--质地和颜色。质地上以羊脂冻为最贵,其白如玉,半透明。次为乌冻,深灰色,半透明。颜色以全红为上,四面红次之,对面红又次之,顶脚红与局部红为最下。如果质地属羊脂冻,颜色为全红,最为珍贵,价值甚至超过田黄。有的昌化石比较粗劣,血块不够成熟,石贩子就把它用油炸一下,使里面的血色外露,如果不识则很容易上当受骗。事实上鉴别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用刀在红处轻轻地刻划一下,再到亮处去对照,看看划过后所呈的红色和周围的颜色是否相同,若不同,则很有可能是伪制。 
  以上介绍的只是三大名石,它们的等级和种类也远不止这些。此外还有大松石(产浙江宁波大松所)、阴洞石(产广州)、房山石(产北京房山县)、辽山石(产辽宁)等等。但这些石的质地一般比较粗劣,色彩和画纹也缺少自然之美,但它们在某些地方却和名石十分相似,因而为作伪者和石贩们所青睐。 
  总之,石不论产于何地,都以老坑所产为佳。因为这些石头中一般含有大量水分,而且色彩不败,又易于篆刻。新坑所产则质地太软嫩,易腐蚀,刻成数年后即多出现裂纹,或者朱文(阳文)则细者变粗,白文(阴文)则粗者变细,刀法笔法全失其真,色彩上也渐渐变得老旧,失鲜明之感。 
  二、印章的基本常识 
  印章的内容很广,特征也因不同的印材而异,刻法也有种种术语,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收藏和鉴赏都有很大用处。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常识。 
  1.阴(白)文印、阳(朱)文印、阴阳间文印。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四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因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封泥上呈现的阴文,在印章上却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的,在印章上却是阴文。因此,为了避免误会,就把阴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有的印章中杂有白文朱文,就称“朱白间文印”。一般说来,古印中多为白大印,字体幽雅有古意,笔势壮健,转折处宜一气呵成。白文印字体一般肥而不失之于臃肿,瘦而不失之于枯槁,得心应手,妙在自然,最忌矫揉造作。朱文印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字体清雅,笔锋尽露,但笔迹不能粗、粗则显俗气。 
  2.铸印、凿印。金属印章,不论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这就称为“铸印”。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起铸成的。非金属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铸,只能用刀凿刻。也有金属印章先铸成形,然后凿刻印文的,一般称这种印为“凿印”。凿印有工整和粗劣之分,有官印因急于封拜,不待范铸而匆匆凿成应用、因而被称为“急就章”。 
  3.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一面刻字,另一面刻姓名,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职位称号,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语、图像等,凡两面都刻有印文的则称为两面印。多面印即类推。两面印、多面印一般不能有印钮,只在中间凿一小孔以便穿带,所以又称“穿带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印章套在一起以便携带的称为“子母印”或“套印”。 
  4.名印、字印、名字合印、总印。古人认为印章是作为信用的象征,故把名印作为正印,字印作为闲印杂用。名印就是只刻姓名,一般只在名下加“印”、“印信”、“印章”、“之印”。“私印”等字样,而“氏”字与其他的闲字杂字都不用,用之则表示不敬。字印亦称表字印。汉晋时代的字印必连姓,后代或连或不连。字印一般只加“印”字或姓字,如“赵氏子昂”。姓名、字并刻为一印的称为“名字合印”。也有将籍贯、姓、名、字、号、官职等并刻一印的称为“总印”。 
  5.回文印、横读印、交错文印。回文即用来处理两个字的名印和字印,即可以防误读,又可使名的二字连为一体。其方法是把“印”字放在姓下,且在右,名的二字都在左,回环读之,则为“姓某某印”,而不读为“姓印某某”。如“王从之印”四字,若通常刻法,不用回文,易误为姓王名从,看不出为姓王名从之。横读印、交错文印极少见,一般只用来刻官衔和地名。如“司空之玺”,“司空”二字刻在上,“之玺”二字刻在下,这就叫做横读印。交错文印就是以对角顺序而读。四个字的,第一个字在右上,第二个字在左下,第三个字在左上,第四个字在右下。如“宜阳津印”,“阳”字在“津”字下,“律”字在“宜”字左,但容易误读成“宜津阳印”或“宜印津阳”。 
  6.书柬印、鉴藏印。书柬印在古代比较流行。秦汉至南北朝时采用泥封,泥封后钤有印章,但一般只用名印。至后来则用“某人言事”、“某人启事”、“某人白事”、“某人顿首”、“某人敬缄”等印刻,这些都是书柬印。鉴藏印是收藏书画的印记,始于唐代。唐太宗有“贞观”二字连珠印,唐玄宗有“工元”二字长方印。这两颗印虽未标明鉴藏字样,但却是鉴定性质的,是最早的鉴藏印。宋代以后鉴藏印的内容丰富起来,而且篆刻和用料都十分精美,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为收藏家所青睬。其次,通过鉴藏家的鉴藏印还可考订古代珍贵书画的流传情况。其文有“某人家藏”、“某人珍赏”、“某郡某斋(堂、馆、阁)图书记”等。不少印谱中也收了鉴藏印。 
  7.玉印。印材中以玉最为珍贵。其质地坚洁润密,不磨不磷,可毁损折断而不可破坏其纹理。因此古人多喜佩带玉印,其意一取君子佩玉,一取玉之坚贞。玉以越古越贵,一些商贾为欺市获利,常把新玉放人油锅中炸脍,使之成古色。 
  8.金属印。指用金、银、铜、铅、铁诸金属刻成的印章。金银质地太软,不易上刀,笔锋更难显现,因此一般的铸印时都掺以铜,不但易于成形,也易于镌刻。通常所说的金银印大都是涂金涂银的,纯金纯银的比较少见。官印中金银是用来区分等级的,私印中用金银的不多见。由于金银印刻则腻刀,字迹柔而无锋,从收藏与鉴赏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大的价值。铜印字迹壮健,带有回珠。方法上有凿有刻,亦有徐金上银的。铅印、铁印,古代除巨印用之外,一般不多见。明朝时,御史大夫用铁印,取其刚直无私之意,但铁容易生锈腐蚀,故流传的绝少。 
  9.象牙印、犀骨印。牙印,汉时有官印,宋以后多作私印,以象牙为材料,其质柔软韧腻,难中刀法。刻朱文则尚可见笔锋,白文则无神气。因此,篆刻家和收藏家对牙印都不太珍爱。象牙忌鼠味民便,一遇鼠尿则立即现出黑斑,直至底部,而且永远除不掉。又畏热气汗水,即使有牙印也不常佩带。犀角印,惟汉二千石至四百石官以黑犀角为印,别的很少用,其质地又粗又软,时间一久,则会变形。其他有以牛羊等的腔骨角为印的,这在民间较为流传,官印和富家极少用,有关的记载也尚未发现,故始于何时还说不清。 
  10.水晶印、玛瑙等印。水晶质地硬而脆,不易刻,稍用力则断,刻成的文字滑而不涵。玛瑙的质地比五更硬,是诸印材中最难镌刻的一种材料,刻成之文又显得锋芒尽露,缺乏温雅之气。瓷印唐始有,宋渐广,硬而不易刻。珊瑚易裂,翡翠易断且硬。总之,水晶等印,雕刻不易,作印章实为事倍功半,收藏家与鉴赏家也只把它们作一种点缀品来把玩。 
  11.竹木印。木印一般用的是黄杨木,此木容易上刀又不疏松。梅根、竹根、瓜蒂、果核等也可用来刻印。竹根直选择坚细无裂纹的,如果两节间距适宜,根节又呈规则性分布,则非常美观,足供珍玩。核则以广东的榄核为贵(榄比橄榄大,不可食),质地坚韧,其他大都软,只可削刻,难尽篆刻之美。竹木印可雕成各种形状,集工艺品与印章为一身,因而也是收藏家与鉴赏家所网罗的一个范围。 
  12.印钮、印绶。印背上高高隆起的,打有眼孔用来穿带部分就叫做印钮(纽)。早期印章钮形质朴,只在背面雕刻成凸起的形状,横穿一孔即可,后人称之为“鼻钮”。随着印章和雕刻技术的发展,印钮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美,种类也越来越多,大都是禽兽虫鱼等动物,如龙钮、虎钮、螭钮、龟钮、辟邪钮,又有曲钮、直钮、泉(古铜钱)钮、瓦钮、桥钮、斗钮、坛钮等。有的印章无钮,就在印章的四周刻以山水人物,称为“薄意”--薄刻而有画意。印绶就是指印钮上穿的带子,古代多用绵帛为之。秦汉以后,官印印绶的颜色差别都有一定的等级区别,不可僭越。 
  总之,印章的收藏与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印材品种、形状特征和文字篆刻。印材品种已有详述。形状特征主要包括印面和印钮,而篆刻文字在形式上则有古文、大篆(籀)、小篆、八体书、六体书的区别。从神韵上则又要看印中每字的篆刻是否连贯(篆法),布局是否合理、美观、新颖(章法),每一笔划是否丰神流动,或庄重典雅或滞涩等(笔法)、用刀是否力度合宜,充分体现笔锋和书法神韵。以及镂刻深浅是否合宜(刀法),这四法又要涉及到专门的篆刻学方面的知识,读者如有兴趣可参阅有关著作,在此不再详述。

 上一篇文章: 辨识书画"变态克隆"造假 须有较高的敏锐程度
 下一篇文章: 古代书画有(款)或(传)作品普遍不是真品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技术文章  资源下载
经典素材  社区论坛
 2024“国际中国书画[4646]
 2024年迎春祝词[
3444]
 我八大团体和机构的[
3890]
 李玉华艺术简历[
4298]
 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
6134]
 中国书法教师资格培[
4514]
 《中国书法教师资格[
4800]
 《中国书法教师资格[
4543]
 中华硬笔书法家协会[
5058]
 杨德英艺术简历[
5049]
 庆“五·一”联谊[10259]
 庆“五•一”[10508]
 山东省硬笔书法家[10434]
 协会胶东地区举办[10754]
 山东省硬笔书法家[13194]
 协会胶东地区书法[11132]
 胶东地区新春团拜[10994]
 协会胶东地区书法[12059]
 “迎国庆•翰[12607]
 协会胶东地区“五[11146]
没有相关文章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了解本站 | 版权申明 | 联系站长 | 广告联系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设计版本:中国书画信息 V2.0 完美版        页面执行时间:236.33毫秒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08  中国书画信息  
举办单位: 亚洲通讯社集团 中国国际文豪集团 山东文化艺术研究院 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 山东省书画艺术评审委员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鲁ICP备0503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