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oyue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第一画廊 | 高价作品 | 名家作品 | 获奖作品 | 历届大赛作品 | 文艺名家 | 个人作品 | 画廊专卖 | 收藏夹
信息资讯 | 国内动态 | 国际动态 | 大赛信息 | 名人资讯 | 文博展览 | 艺界名家 | 鉴赏知识 | 收藏知识 | 网上课堂 | 拍卖行情 | 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书画信息 >> 书画信息 >> 国内动态 >> 名人资讯 >> 正文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本站会员
  徐悲鸿之子:父亲是"月光族" 钱用于抗战         ★★★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055    更新时间:2010-09-14    文章录入:admin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徐悲鸿之子:父亲是"月光族" 钱用于抗战

 

  

    重庆画家将一幅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的画像送给徐庆平(左)

    10月22日至28日,纪念徐悲鸿诞辰11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暨名家名作特邀展,将在渝中区日月光广场举办。昨日新闻发布会上,徐悲鸿之子、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庆平专程从北京来渝出席,并首次披露父亲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新闻发布会上,徐庆平先生专门代父母向重庆及重庆人民表示感谢。他说,在重庆的8年里,是父亲艺术创作生涯最巅峰的时期。

    在重庆8年,徐悲鸿居住江北盘溪石家花园,曾顶着日本飞机大轰炸,每天摆渡去对面松林坡中央大学上课,回到家后,就点煤油灯创作。《愚公移山》、《醒狮》、《巴人汲水》、《奔马图》等300余幅国宝级的重庆题材美术作品,几乎是他创作巅峰的全部。

    2004年,《巴人汲水》在京拍出1650万元天价,被誉为“500年罕见”,世界艺术史上不朽之作。

    徐庆平说,当时,父亲看见江边劳作的挑夫,连草稿都没打,叫两个学生牵着画纸,现场一气呵成。并在这幅画上题词“忍看巴人惯挑担,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

    “按现在的说法,父亲是个‘月光族’。”徐庆平透露,当时,父亲所有的钱都用做支持抗战、帮助穷学生、购买字画,家里从来没有多余现钱。

    抗战胜利后,徐家迁至北平。徐庆平说,因为父亲把钱拿去购买字画了,自己上小学时,家里天天熬白菜,喝大米小米混合煮成的二米粥,很难下咽。有一次,家里实在没钱了,母亲廖静文甚至将她的一件衣服拿去典当。

    据透露,徐悲鸿平均每周都要去逛画院、画店,见到精品就眼睛发亮,人家叫价多少他就出多少钱。为此,许多画商故意将画品摆在店面显眼位置,为的是徐悲鸿经过时多看几眼,然后等待价格猛涨。

    据悉,徐悲鸿一生收藏古代名家字画1200余件,自己保存的画品万余件。首席记者 丁香乐 摄影报道

    徐庆平向广大家长进言

    除非孩子特别热爱

    否则别逼着去学画

    徐庆平身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针对目前许多父母陪着甚至押着孩子学画,他向广大家长进言,除非孩子特别热爱,否则就不要逼着孩子专门去学习画画。

    抗战胜利后,徐悲鸿举家迁至北平。徐庆平就是在到北平后一个月生下来的,故取名庆平。他戏称,自己的籍贯说重庆或许更准确。

    徐庆平透露,虽然小时常帮父亲磨墨,但父亲一直不让自己学画。父亲先让他练字,坚持每天亲自批改。他后来才知道,画画有多苦,只有画家本人才能体会,父亲不教画画让他练字,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并养成刚毅的精神。

    “直到父亲过世后,我才开始学画。”徐庆平说,如今许多父母陪着甚至押着孩子学画,其实并不好。他认为,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画画,除非孩子自己特别喜欢,否则一定走不到头。

 上一篇文章: 徐悲鸿的印度故事
 下一篇文章: 笔枕沂蒙八百里   墨飞齐鲁两千城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技术文章  资源下载
经典素材  社区论坛
 2024“国际中国书画[4645]
 2024年迎春祝词[
3440]
 我八大团体和机构的[
3890]
 李玉华艺术简历[
4298]
 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
6134]
 中国书法教师资格培[
4514]
 《中国书法教师资格[
4800]
 《中国书法教师资格[
4543]
 中华硬笔书法家协会[
5058]
 杨德英艺术简历[
5048]
 庆“五·一”联谊[10258]
 庆“五•一”[10507]
 山东省硬笔书法家[10432]
 协会胶东地区举办[10753]
 山东省硬笔书法家[13193]
 协会胶东地区书法[11132]
 胶东地区新春团拜[10993]
 协会胶东地区书法[12058]
 “迎国庆•翰[12605]
 协会胶东地区“五[11144]
没有相关文章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了解本站 | 版权申明 | 联系站长 | 广告联系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设计版本:中国书画信息 V2.0 完美版        页面执行时间:217.77毫秒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08  中国书画信息  
举办单位: 亚洲通讯社集团 中国国际文豪集团 山东文化艺术研究院 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 山东省书画艺术评审委员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鲁ICP备0503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