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枕沂蒙八百里 墨飞齐鲁两千城
——略说石运友先生书法
文/赵鹏
在华夏,山东因儒家思想而荣耀;在齐鲁,临沂因琅琊文化而流光。于书法领域,我尊重每一个临沂籍的书写者,因为他们身后永远站立着王羲之、颜真卿等中国书法里程碑式的巨擘。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影响,都足以把他们的书法之路推向更远。
有“当代学院派实力书法名家”之誉的石运友先生便是从临沂走来的书法家。也许我过分看重地缘。每每谈及他,我总是过分强调他是临沂人,甚至忽略了其书法家身份。在临沂籍的书法队伍中,他显得与众不同,军人、老师、学者、书法家,诸多身份的交织,让他的书法作品永远带有特殊魅力。当年在军营,他是文人;如今在书界,他是军人。行伍出身的他,直到现在依旧保留着那种果敢豪放、率真刚毅的军人气息。
石先生虽值壮年,一直笔耕不辍。当年其父是当地十里八乡知名的书家,源于家传的他,从小就是其父最听话的书童。五岁拜村中古稀秀才习唐楷,初学颜、柳,后追“二王”,广泛涉猎历代碑帖。在其后的成长中,如饥似渴,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心摩手追,融会古今, 博采众长,各书体均有突破,尤以行草和隶书见长,曾受教于杨再春、刘炳森、欧阳中石等名家,逐渐形成潇洒流畅、恬静淡雅、秀美灵动、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作品屡次参展并获奖,被日、韩、美、俄、英、澳等多国书画爱好者收藏。
俊逸宽博,仁厚内敛
铺开书卷,无论何种书体,石运友先生的书法永远充盈着俊逸宽博和仁厚内敛的气息。正所谓“书如其人”,这与其学书和人生经历有着紧密关系。
先是他生于沂蒙,葆有忠义仁厚品质。一直以来,我十分推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沂蒙这片红色热土历来与井冈山、延安并称三大革命根据地,从小生活在蒙山脚下,无疑是这片热土的滋养和获益者,其仁厚内敛的性格可谓与生俱来。
继而学书颜楷,铸就宽博书风。纵观石先生的学书经历,他首先接触的便是同样生于沂蒙的颜体书法,是巧合也是必然。仁厚的性格注定了他迫不及待地想用书法这门艺术去对接自己的内心情感,宽博书风水到渠成。
后又携笔从戎十余载,历练刚毅性格。87年夏他参加蒙阴县中越自卫反击战烈士追悼会后,擦干泪水,立志参军。89年考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郑州高炮学院,91年任职济南高炮旅,95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学习,历任文书、秘书、副连长、宣传干事、指导员等职。火热的军营生活锤炼他刚毅性格,成为其书法俊逸秉直的重要底色。
清末诗人黄遵宪对于诗歌的主张“我手写我口”,用到书法里即是“我手写我心”。无论确切与否,每一位书写者总是力求兴到笔随、由心所欲,达“心手相畅”的完美融合。从其书作里,看到他恣意放纵,潇洒淋漓的书艺情怀。
韵承琅琊,墨耕历山
从戎12年,2000年百万大裁军,无奈的他依依不舍的离开军营这座大熔炉。转业时他考取优异的成绩,本可选择位高权重的庙堂养尊处优,可他毅然抉择到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治学严谨的山东师范大学,这是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痴心追求艺术生命的重要一程,这意味着他从此可以放下世俗、远离尘嚣、闻鸡起舞,心旷神怡的专注于自己的所爱,正如唐代书家柳公权所言“心正则笔正”。 这种梦寐以求的环境让他如鱼得水,一种崭新的求知和学术研究从此拉开序幕。因山东师范大学校园位于历山脚下,我们姑且称这段时期为“墨耕历山”。
清代学者杨守敬《学书迹言》中说:“学书者,除了要有天分,多见多写外,还有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俗套;二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在山东师范大学任教的十几年来,石先生也有句座右铭 “狂书百尺卷,踏遍千座山,吟诵万首诗”。为此每天坚持早晨读、夜临帖,节假日遍访古迹,古老的孔庙,雄伟的五岳,美丽的西湖,肃穆的敦煌,巍峨的长城,宽阔的大海都留下他寻访墨宝的足迹,寄情山水,积淀艺术素材。这份凝神聚气、勤学苦练的质朴常常感动着许多人,有学生也有书界前辈。看其行书,恬静淡雅、秀美灵动;其楷书,端庄秀丽、劲道古朴;其隶书,健劲生动、酣畅浑厚;其草书纯情任性、奔放自由。综观其书韵承琅琊,时刻以“二王”为书法精神领袖,势必为他的书法注入了无限的思想活力,让他的书法有源头,更有去向。
庄谐有度,风神至上
凡是接触过石运友先生的人,都能体会到他庄谐兼有的性格。给人的第一印象感觉是特别庄重,而后在交流中又渐渐表现出他的幽默和风趣。这也正好吻合了他的书法特质:庄谐有度,风神至上。
他的楷书具有扎实的功底,显得格外“庄”重。五岁起临池不懈,坚持“十日九挥毫”,可谓练就扎实的“童子功”。看其楷书凝重古朴,颇有唐楷风采。如果说进入军营以前,其书法在“庄”上有所见长的话,进入军营后,他的书法在“谐”上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庄”与“谐”的完美结合,达到了风神至上的新高度。
事实上,石先生除了日常的严谨治学,还积极参与当代书学研究。以积极的姿态探讨书法在当今的发展道路及其走向,且这种深思从未远离他的书法天地。他从来不把自己看成什么书法家,只是觉得自己是个“教书匠”,热爱远胜荣誉。在科技迅速发展、浮躁之风日盛的今天,他竭尽全力,除了为学生们教授书法,还积极参加各种书画活动,担当大赛评委,参加各种笔会,常为外国专家、留学生、企业家挥毫泼墨,开展各种书法讲座,让更多的年轻人、外国人发现中国书法的美妙,弘扬传统文化。他的书艺逐渐为社会和业界首肯。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教育厅教育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孔子书画院副院长,中华东岳书画院院士。
看他的书法作品,就像宋朝大书法家苏轼说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或楷、或行、或隶、或篆,亦或大型榜书,均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酣畅淋漓之感,我们能够深切体会到其作品的厚重、意趣和率真。书法表现的丰富来源于内心的文化素养,来源于生活的丰富多彩,来源于不懈的努力追求。以沂蒙精神,军旅情怀,师大底蕴相融合的书法才俊石先生,凝琅琊之灵气,容泉城之和善,正以饱满的激情在书学道路上奔走。长话短说,用一句作结便是:笔枕沂蒙八百里,墨飞齐鲁两千城。